台積電前董事長劉德音近日指出,他計劃在美國成立一個專注於產業政策研究的智庫,以應對當前全球市場環境的變化。劉德音表示,美國的政策對全球科技和產業發展具有關鍵影響,因此,促進產業相關的深度討論和研究尤為重要。他將此智庫稱為「產業智庫」,並盼望透過這個平台,集合產業界與學術界的專家,共同探討未來的產業發展方向。
劉德音強調,這段時間他已經獲得經濟上的滿足,未來的目標則是利用他在產業上的經驗和專長來促成積極的改變。他分享說,最近回到美國的首要任務是迎接他的孫子誕生,目前他的小孫子已經三個月大,看到他一天一天成長,劉德音感到無比的幸福和滿足,也因此讓他思考到要為下一代創造更好的環境。
在談及智庫的具體構思時,劉德音提到,目前全球的自由市場正面臨分裂,而自由經濟也有所退卻,這樣的趨勢迫使各國必須制定自己的產業政策,尤其是美國。他指出,美國的智庫多由政治人物主導,缺乏深入產業實務的參與,這讓產業政策的形成過程變得十分艱難。他提到,自近幾年來,中國的產業政策影響已經擴展到多個國家,因此建立一個專業的產業政策智庫是十分必要的,希望能夠借鑒其他國家的經驗,例如日本的產業政策過去十幾年來雖然曾經成功,但後來卻失敗了。
劉德音的智庫計劃將包括兩大主要部分:學術研究與政策規劃。他設想,這個智庫將彙聚學者的智慧與產業界的實務經驗,以期能產出針對當前產業挑戰的可行政策建議。在完成智庫的初步規劃後,他亦表示,他會在幾個月內評估是否需要進一步向外界報告後續的發展。
最後,談到目前的美國政策,特別是在川普政府期間,劉德音表示雖然他對於當前的政策方向不是非常了解,但他認為這對台灣的半導體行業影響不大,因為台灣的半導體成功同樣代表了美國半導體的成功。他指出,當前美國最先進的晶片技術都在台灣進行生產。劉德音同時呼籲,美國在壓制中國半導體發展的同時,也必須加速自身半導體的技術進步,以保持在全球市場中的競爭力。